日本,东亚小国,世界第三大经济体。37.8万平方公里国土面积,1.26亿总人口。
这块面积还不足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弹丸之地,在世界平面设计领域却极富盛名,源源不断地向外输出顶尖的平面设计师。
福田繁雄、田中一光、浅叶克己代表作品
回顾历史长河,19世纪70年代日本工业革命初具起色,1953年开始发展现代设计,1980年便在国际范围内占有一席之地。其民族传统、设计风格和文化根源都与西方格格不入,到底什么原因,造就了日本平面设计如此欣欣向荣的景象呢?
一、崛起之路
1.涂脂抹粉的形式主义
想要讲清楚日本平面设计不凡成就的背后原因,我想不得不提其平面设计的发展历程。现如今说到日本平面设计,很多人脑海中常会浮现朴素禅意、贴近自然、细节考究的初印象。
而当年可并非如此,日本设计曾被工业设计大师柳宗理痛心疾首地称为“妓女”时代,即醉心于涂脂抹粉的形式,以迎合观众。
战后美国全面扶持日本,日本受到了美国极其浓厚的商业化影响。在文化上“美国”化,审美上抛弃传统,爱好形式主义。
而后,两个组织的出现对日本平面设计领域起到了极大的引导与推动作用,它们将包豪斯时代“好设计”、少商业化的理念带到日本平面设计界、设计教育界。
一个是1951年成立的日宣美(日本宣传美术协会),即现日本平面设计师协会(JAGDA)的前身。协会核心人员有山名文夫、龟仓雄策、河野鹰思等。
另一个是“21日会”,即日本设计中心(NDC)的前身,1959年日本平面设计奠基人龟仓雄策提议每月21日在东京六本木的文化会馆举办年轻设计师的学习会 。永井一正、田中一光、杉浦康平、福田繁雄、仲条正义等一批日本平面设计巨匠都曾是当中会员。
此后,日本的设计教育大规模发展,不少重要的设计学院在此期间成立。不夸张地说,这是日本设计界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期。
2.宁缺毋滥的龟仓雄策奖
龟仓雄策,这一节点的关键人物。他是日本的平面设计之父,二战后成长起来的第一代平面设计师,从包豪斯学院引进了现代主义设计体系,日本海报设计走向现代化的奠基人。
1997年龟仓雄策突然逝世,JAGDA为纪念已故的龟仓雄策会长,以其名设立了龟仓雄策奖。从1999年起,该奖项每年都会颁给年度最佳设计师和他的设计。不论年龄与行业,倘若作品不够优秀则宁缺毋滥,以这样的标准向龟仓雄策先生致敬。
纵观过去19年的龟仓雄策获奖者,老一辈已故的设计大师田中一光、前任JAGDA会长胜井三雄、现任会长浅叶克己;中生代设计师原研哉、佐藤卓、平野敬子;新生代设计师佐藤可士和、植原亮铺等都享受过该殊荣。
无数的重量级大师们撑起了日本平面设计的一片天,而其不断层的人才输出让我们对这个国度充满了敬佩。
二、双轨并行的体制
日本平面设计很大一定程度是在借鉴国外设计精华的基础之上发展的。从传统的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子。
而其现代的国际主义设计则多多少少受到了美国、德国、意大利的影响。
福田繁雄海报作品
有人说日本设计的发展是拿来主义,我并不苟同。正是日本这种传统与现代双轨并行的特殊体制,铸就了其取百家之所长,并融会贯通的设计文化。
1.独特的民族美学标准
双轨并行文化体制使得日本平面设计深受不同根源的影响,最终形成了自己的美学标准。其中包含了自身传统文化中追求自然、讲究简洁、朴素禅意的精神含义,及从战后美国和欧洲现代主义运动中获得的重视理性的文化内涵。
2.较强的审美意识
日本是一个懂得欣赏美且善于创造美的国度,在《日本的八个审美意识》一书中认为:日本人是为了美而活着的,是为了有惬意的心情而活着的。
因此,设计就如花儿与养料般充斥在日本人的生活里:大街上随处可见的趣味海报、街头巷尾精致的招牌、装潢独特的日式小店等。在日本普遍社会价值观中,优秀的设计为精致生活提供了美学保障。
3.引导式的设计教育
日本人对于细节似乎有着超乎想象的执着,设计早已日常化、生活化。这背后当然离不开日本引导式的设计教育模式。
日本艺术类院校的教授多数是日本平面设计业内极富盛名的设计师或艺术家,他们会使用引导式的方法与学生互动,让学生们学会观察和深挖设计议题。通过不断的抛问题帮助学生思考,通过调研来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以此构建出设计知识体系。
在加藤美帆的作品中,她只用了金鱼的几个最具特征的“符号”,她没有完整的表现出金鱼的体态,而是把这种联想再创造留给了观者。我们通常想到金鱼,必然会附带上水、水草、甚至气泡这些元素,但去掉这些,金鱼就不是金鱼了吗?她提取了典型的元素,去掉了多余的干扰,又利用了动画的形式,将图形所无法描绘的一些金鱼的运动形态在鱼体的彼此重叠之中表现了出来。
3.社会及行业对设计的高度认可
无印良品之父田中一光先生经历了形式主义的年代,进而提出了“勿需品牌”、“极简包装”的主张,提倡一种风靡全球的环保、节制的消费理念。
再如前不久日本GoodDesign Award 2018公布的年度设计大奖,来自奈良安养寺的主持松岛靖朗得到了这一殊荣。
他自发组织发起的“寺庙零食俱乐部”项目,给那些连一日三餐都难以负担的单亲家庭带去了生活的希望,四年间项目帮助了无数的贫困儿童和单亲家庭,用设计帮助社会传递温暖,传递爱。
在日本,通过设计发声、传递爱被设计师们认为是自我价值最好的体现,也是整个行业孜孜不倦追求的方向。
纵观整个日本平面设计发展史,不禁心生澎湃之感。从发展之初的“日本仿造”,到如今被世界认可的“日本制造”,这是一条艰辛的路,也是一群人披襟斩棘之路。
而作为正行走在中国平面设计道路上的年轻一辈,在现实与梦想不断徘徊之间,反思设计于我们究竟意味着什么?
立足于本国文化,从丰富的大国底蕴中汲取精髓和灵感,把自身的设计思考与浩瀚的历史相连。立足自身,不断地培养自己的设计风格,不管前路多坎坷,保持一份对于生活的细腻观察与思考。
生命不停,设计不止。你的答案呢?
(注:图文来自互联网,如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上一篇:平面设计中常用的广告创意思维
下一篇:食品营销策划的五大秘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