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不仅是香茗佳肴,更是浇灌人心,帮助人们创造有意义的人生。正是因为人们用书、爱书、爱惜书、收藏书,才装扮设计书籍。在过去的20年里,中国的书籍装帧设计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许多精美的作品为中国书籍装帧艺术的繁荣和发展点亮了明灯,缩小了与世界装帧设计水平的差距。广州画册设计公司认为,在五彩缤纷的外表下,仍然存在以下误区,影响了装帧设计的进一步发展。
1.误读多元主义。多元化是工业时代艺术发展的总体状态,装帧设计也不例外。多元化是指创造个性的充分展示,尊重和适应受众的多向需求,为不同的需求提供不同的品味。但“多样”不代表“无序”,“丰富”不代表“无序”。在强调多样性和设计师个性的同时,装帧设计是在某种画册设计程度上陷入了忽略“类性”的误区,以至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学术专著、普及读物等的装帧界限全然混淆,眼花缭乱的脸面造成读者选择的困难。同时,在华丽精工的表象下,又隐藏着精神的贫乏与倦怠。其实,“多元”应该是“类”的“多元”、“种”的“多元”和“个”的“多元”,或者是“种类”区别下“个”的多元。是貌似“无序”的“有序”,是“杂多”的分类“统一”。商务印书馆的 《汉译世界学术名著丛书》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 《外国文学名著丛书》 、南京大学出版社的 《中国思想家评传丛书》 都以其独特品类和套书风格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本来图像信息化、网络化形成的资源共享,应丰富书装设计的手段和表现形式,然而其负面作用却降低了书装设计的门槛,书装被简化为图文拼版,这就为低俗设计或根本不懂艺术的设计大开了方便之门,导致书装设计的“类”风格被淹没在五花八门的图像之中。
二.无视国际社会。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书籍装帧的国际化趋势使得书籍设计的国际化日益重要。人民大学出版社、广西人民出版社等单位,为了适应图文时代的到来,都注意到书籍的版式、插图、版式尽可能与国际接轨。但是,一些“皇家”出版社仍然坚持旧的格式和布局,不愿意改变它们,以至于在国际图书市场上显得很差,国际图书奖也会失去。改变旧模式有那么难吗?看来主要问题不是技术,而是思想认识是根本。
3.忽略整体。传统的书籍设计局限于封面,就像女生化妆一样,只做表面文章。近年来,随着对外开放和交流的深入,装帧设计从简单的封面设计发展到整合了内容、材料和版式等一系列书籍因素的综合设计,越来越受到装帧行业的关注。一些出版社还设立了策划室,将装帧设计提升到整个出版运营的战略地位。但总的来说,我国对装帧设计的重视还停留在封面上,缺乏设计的有机系统性。没有有机的整体战略眼光,就不会设计出好的封面。因此,我国的装帧设计界应该尽快走出简单封面设计的误区,进入有机整体设计,图书奖也应该以有机整体设计为标准。
4.服从“权利”和“利益”。在书籍设计领域,设计师的创意设计往往受到相关领导个人意愿的影响,以至于好的创意被拒绝,坏的方案被认可。此外,书籍设计也受到发行部门的限制。为了适应市场对流行文化低级趣味的偏好,设计师不得不违背自己的意愿进行设计。那么,如何尊重和提高领导力;如何适应和引导潮流,尽快走出“对”与“利”的误区,提高中国书籍设计的文化品位,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V.关闭显示器。书籍装帧的展览和颁奖,要从内到外向观众展示书籍装帧的整体设计水平。因此,书籍设计的展示必须是开放的,即书籍设计的精髓要通过多媒体、书籍展开、局部放大、并排评论、旋转书架、动态展示等方式向受众全方位展示。通过设计师与读者的互动交流,可以促进书籍设计在传播设计文化内涵的同时向前发展。然而,我们以前的书展几乎是封闭的,甚至没有开放的开架和卖书。装帧设计展成为变相的博览会或交易会,无疑削弱了装帧展览的功能,消解了装帧展览的根本意义。
不及物动词转型中的犹豫。以上问题很大程度上是制度问题。国家现在正在加强体制改革,很多报纸、出版业甚至电视剧制作都开始走向产业化、集团化、股份制经营。一些敏感的装订设计师也纷纷辞去公职,率先成立工作室,拓展个人发展空间。但大部分设计师还是愿意在各种出版社扮演边缘角色,服从多重指令,陷入可有可无的被动地位。为什么不能勇敢走出围城,踏入市场,建立产业,放飞梦想?
上一篇:画册设计多少钱页
下一篇:公司宣传画册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