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展的Logo设计人廖哲夫,畅谈Logo的设计理念,以及对大展主题「比武」的想法。
什么样的图像,才能让对美感要求极高的设计师们满意,不仅在第一眼给予不雅众视觉震撼,又具备丰富的想像空间,在众多甄选作品中脱颖而出,成为2011台北世界设计大展的Logo?
飘逸的青竹叶,和象征灵感的红羽毛前后交叠,在画面正中架构出一个大大的「X」符号,一下就让所有目光聚焦起来。简洁的设计、鲜明的色彩,直截了当传达出设计大展的主题「比武」。这是现任枫格形象艺术总监、中华平面设计协会顾问,并获美术设计协会颁布「终身设计成就奖」的平面设计大师,廖哲夫的创作。
羽毛笔和竹叶的华丽交会
谈起创作理念,廖哲夫笑说,他原本想用两个圆交会的意象表示「比武」,一个圆用毛笔的笔触,一个则用水彩笔,展现东西文化交融的感觉;甚至圆圈的形状,还和台湾常出没的「台风」类似,可以呈现地方特色。但后来觉得意象不敷突出,联想太过迂回,因此作罢。
于是廖哲夫重新由大展的英文名称「World Design Expo」出发,思索什么意象能将文字和图案妥贴结合,最后选定拿「X」这个字母作变化:大大的叉号,让人一看就体会到「比武」的气氛,更有无限、未知的含意,和设计的未来感很搭。
不仅在视觉符号上抢眼,图像中的元素个别拆解,也充满比武的对比和冲突性:廖哲夫表示,竹叶可视为东方文化的象征,羽毛笔则是西方传统用以书写、绘画的工具,双方交会代表东西文化的刺激;翠绿的竹叶和桃红的羽毛笔,一刚一柔的配色,同时展现新、旧世代的设计人彼此交手,激荡火花。
国际平面设计大展策展人李明道认为,这个视觉标记笔划简洁,明确传达出「比武」的主旨,是很成功的设计;尤其时程只有短短两、三个月,看似简单的设计,其实难度很高。关于标记象征意涵的部份,国际工艺设计大展策展人李尉郎则指出,民众第一眼看到这个设计,可能不容易察觉到竹叶和羽毛笔,背后所代表东、西文化,以及自然、人文间的对照关系,有些可惜。
设计 不只是比武
那么,在完成以大展主题「比武」为依据的设计后,廖哲夫如何看待设计与比武的关系?他表示,设计是为了达到目的的一种手段,产品、图像的设计,往往是为满足生活中的各种需求而存在,这个过程持续而漫长。 「比武」则比力像设计的一个「阶段」,是互动激荡出的一瞬花火,比武之后才会得到某种创作的成果。因此,设计包含的范围更为广阔。
不外,大展的主题「比武」,确实点出了设计为其他领域办事的特质。这也是廖哲夫最终选择以一个平易近人的方式,呈现大展视觉标记的原因──因为不收费的设计大展,多数的参不雅者会是一般民众,只有能快速打动人心的意象,才能引发最多共鸣。李尉郎也同意,这个设计的视觉效果相当成功,鲜明的红、绿对比,能迅速吸引民众的注意力。
世界设计大展标记,呼应展览主题「比武」,努力以最精简的方式,在设计人和一般民众的不雅感间,取得平衡。
Via:http://www.brain.com.tw/News/NewsPublicContent.aspx?ID=15952
上一篇:斯柯达将在2011年换新车标
下一篇:委内瑞拉新旅游标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