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7日

天津市举行

“十项行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

走深走实行动方案”新闻发布会

会上介绍了

《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

(以下简称“行动方案”)

的主要任务等情况

  细化为239项重点工作 亮出“施工图”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是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决策部署,围绕全面建设高质量发展、高水平改革开放、高效能治理、高品质生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的宏伟蓝图,深度融入世界级城市群建设的重要举措,位列“十项行动”之首。

  “行动方案”提出7个方面25项主要任务,分解细化为98个重大项目和239项重点工作。

  在推动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走深走实方面,天津将承接疏解摆在主要任务的首位,在错位承接上下功夫,以来津企业更好发展为目标改善软硬环境,让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行动方案”聚焦滨海新区打造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合作功能区,着力提升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武清京津产业新城、京津合作示范区等重点平台承接能力,推动中心城区更新提升,规划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金融街,有序推进中央商务区(CBD)、中央创新区(CID)建设,构建载体先行、示范引领、全域承接新格局。

  在推动“一基地三区”建设走深走实方面,“行动方案”深刻把握“一基地三区”的科学内涵和内在联系,强化制造与研发联动,促进港产城融合,增强金融创新运营实力,推动以滨海新区为龙头的高水平改革开放,加快制度型开放步伐,促进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实现区域市场一体化、营商环境一体化。

  在推动基础设施同城化一体化走深走实方面,“行动方案”在“交通网”率先突破的基础上,统筹推进“水网”“能源网”“信息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筑同城化、一体化、智能化管理运行体系。比如,在新型基础设施方面,方案提出“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京津冀枢纽节点”“建设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构建丰富多维的示范应用场景”等举措。

  在推动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融合走深走实方面,天津加强区域产业链合作,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推进人才一体化,形成高效协同、优势互补的融合发展格局。比如,天津将在共抓产业“一条链”上下功夫,争取在新能源汽车与智能网联车、数字经济、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等领域取得突破;在协同创新方面,将在创新要素流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政策服务保障等方面发力,吸引更多科技成果在津落地转化。

  在推动生态环境联建联防联治走深走实方面,天津将聚焦筑牢首都生态“护城河”,优化扩大生态空间,加强大气污染联防联控,强化水环境联保联治,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提供生态支撑。比如,在水环境治理上,今年,天津市与河北省已经签署第三期引滦入津上下游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进一步加强潘大水库等水源保护。

  在推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协同走深走实方面,“行动方案”聚焦养老、就业、就医、就学、商贸文旅等领域协同,推进一批“一卡通”“一网通”“一次办”等便民措施。有些举措已经启动,比如,4月1日起,全面实现京津冀区域内异地就医住院、普通门诊和门诊慢特病医疗费用直接结算“免备案”。

  在推动区域内改革试点示范走深走实方面,“行动方案”提出深化“通武廊”改革试验,打造“京东黄金走廊”,积极融入通州与北三县一体化发展,深化与河北省对接合作,倾力服务雄安新区建设,着力破除制约要素自由流动的显性隐性壁垒,深化系统集成改革,为协同发展探索路径、提供示范。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既要谋深,更要做实。下一步,天津将强化统筹协调和常态调度,以高效务实的作风和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劲头狠抓落实,建立“晒成绩单”机制,动态跟踪执行落实情况,督进展、晒成效、促完善,驰而不息、抓住不放,以实干实绩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有记者提问:“近年来天津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取得了哪些成效,结合落实行动方案下一步还将推动哪些重点工作?”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回答说,“近年来,天津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京津冀协同发展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始终坚持把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政治之责、发展之要,紧紧抓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这个‘牛鼻子’,牢牢把握‘一基地三区’功能定位,不断加强与在京高校、医院、企业总部、金融机构、科研院所、事业单位等优质资源的对接合作,一批优质企业、重大项目和创新资源顺利落户。2022年,北京投资来源单位在津新设机构超过1400家,其中重大项目318个,新落地项目投资额1721亿元。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分别新增注册企业837家、365家。”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天津将以推动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为牵引,更加主动服务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重点做好以下四方面工作:

  精准开展对接服务。聚焦总部企业、研发转化、教育、医疗、金融、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功能,建立与国家部委、央企、中管高校等国家资源及北京市资源的高效高频“握手通道”,主动赴京衔接汇报,积极争取政策、资金等支持,谋划推动更多符合“一基地三区”定位的非首都功能布局天津。

  优化完善载体功能。市、区联动做好承接平台规划引导,统筹产业布局,发展壮大优势产业、高端产业,因地制宜打造各具优势的特色载体,提升全域承载能力。全方位推进交通、教育、医疗、商业等领域高品质配套服务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政务服务和政策配给,确保企业引得来、留得住、发展好。

  持续提升服务保障。以市场主体来津发展需求为导向,围绕落户企业和员工关心关注的问题,持续完善教育、医疗、住房保障以及金融、人才服务等方面政策体系,解决来津发展后顾之忧。密切跟踪项目建设关键环节,加大要素保障力度,畅通企业诉求直达快办机制,及时协调解决问题。

  高效开展招商推介。实施“1+2+N”系列招商活动,做大产业协同发展合作论坛,建设京津创新资源对接平台、应用场景发布平台,加大市场推介力度。选优配强专业化招商队伍,各级部门依托企业联合会、行业商协会、校友会等平台,多渠道开展项目对接、资源对接,吸引更多企业来津发展兴业。

  另有记者提问:“请介绍一下,天津与北京市、河北省在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取得的亮点和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方案》的思路举措。”

  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应有之义和本质要求。9年来,我们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提升教育、医疗、社保等公共服务协同水平,推动协同发展成果转化为百姓福祉。例如,教育合作方面,引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校区,中国核工业大学落地建设,与北京师范大学共建京津冀教师发展协同创新中心和实训基地,与京冀高校合作机制不断强化,加快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医疗合作方面,与北京大学合作共建北京大学天津医学研究中心和北京大学滨海医院,引进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医院,加快医疗资源共建共享。社保协同方面,我市开通异地就医住院、门诊直接结算医疗机构分别达到422家、1146家,京冀全部三级和二级定点医疗机构共计1174家纳入我市互认范围。持续推进三地社会保险待遇资格互认,2022年办理京津冀养老保险关系转移业务2.47万人次。”

  据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下一步,结合落实“行动方案”,在公共服务协同领域,天津重点推进以下工作:教育方面,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联盟,推动京津师资协同发展。深化职教集团(联盟)建设,共享实习实训基地。落实来津企业员工子女义务教育入学安置政策。医疗方面,拓展医学检验结果互认和医学影像检查资料结果共享,持续推进京津冀区域异地就医“免备案”试点工作,不断扩大药品和医用耗材的联合招采范围。加快中国医学科技创新体系核心基地天津基地建设,创建血液病、中医等国家医学中心。社会保障方面,完善京津职称、继续教育资格互认互通机制。健全跨区域就业信息协同和发布制度。健全三地养老保险待遇领取资格认定信息协调机制,强化养老服务标准、养老机构等级评定结果互认,支持北京市优质养老服务资源在天津落地。商贸文旅方面,加快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提升百年金街、古文化街、意式风情区、佛罗伦萨小镇等地标商圈品质,服务京津冀消费大市场。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和旅游休闲街区,打造“I·游天津”旅游品牌,推动京津冀旅游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实现旅游资源、市场客源一体化。

  “围绕推动社会政策和公共服务协同走深走实,我市还将在交通通信、身份认证、社会保险、住房保障等领域推出一批‘一卡通’‘一网通’‘一次办’等便民措施,让协同发展成果更广泛、更深入地惠及三地人民群众。”市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道。

  科技领域:承接北京成果在津转化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科技局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重要指示批示和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围绕打造自主创新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主要策源地,聚焦抓好协同创新机制建设、重大科技平台打造、优势资源技术支撑、创新要素开放融合,大力推动京津冀协同创新走深走实取得全面进展。

  聚焦协同创新机制建设,推动区域协同创新形成新格局。市科技局深化部市会商、院市合作、校市合作等机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等签署合作协议,与京冀科技部门建立常态化对接机制,在平台共建、资源共享、政策互通、联合攻关等方面开展深入合作,持续推动京津冀科创资源沟通更加便捷、联系更加紧密、流动更加顺畅。在京冀两地的大力支持下,天津市科技创新事业取得全面发展,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到3.66%,综合科技创新水平指数达到83.5%,均位居全国第三。

  聚焦重大科技平台打造,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取得新成效。市科技局大力推动重大创新基础设施和平台建设,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获批大型地震工程模拟研究设施、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一批重大创新平台,在承担国家使命任务中形成一批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科技成果。其中,国家合成生物技术创新中心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在实验室条件下,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人工生物合成,组分中药国家重点实验室构建了全球最大、最全的中药组分库。

  聚焦优质资源技术支撑,服务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建设展现新作为。市科技局设立服务河北创新发展专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支持天津大学、南开大学等高校、院所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展模块建筑抗震技术、水体治理、生态修复等技术攻关,为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公共安全、生态文明建设等贡献天津力量。组织天津地调中心构建雄安新区工程地质三维地层结构模型,为雄安新区打造海绵城市样板、构建地下透明雄安提供重要支撑。共同举办天津科技河北行系列活动,推动津冀科研院所、企业开展资源对接、技术交流。

  聚焦创新要素开放融合,三地科技资源共享呈现新态势。市科技局推动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与南开大学、国际生物医药联合研究院、清华高端院等共建技术创新平台7个。联合举办京津冀青年科学家论坛、京津冀创投峰会、科技成果直通车等品牌活动,为三地创新资源搭建高水平合作平台。构建互联互通的京津冀技术转移和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共享网络,为三地企业提供科技成果发布展示和大型科学仪器开放共享服务。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在介绍下一步工作安排时表示,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市科技局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行动方案”为牵引,全面落实“十项行动”,细化工作台账,逐项分解任务,确保落地见效,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高水平建设天开高教科创园。坚持从全局谋划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把天开园建设作为落实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的重点之举、亮点之举,完善体制机制,加强政策支持,积极吸引京冀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参与天开园建设。

  深度融入北京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启动新一轮部市会商机制,争取科技部支持,抢抓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重大机遇,推动天津市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取得新进展。深化院市合作、校市合作,争取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中国医学科学院优质创新资源来津落地转化。

  不断深化科技创新合作。继续实施京津冀协同创新专项、院市合作专项、基础研究合作专项,不断拓展三地高校院所、科技企业的深度合作,探索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与产业孵化一体化模式。聚焦河北省特别是雄安新区创新发展需求,深化生物医药、信息技术、现代农业等领域的科技合作。

  有记者提问,天津在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中,如何用好北京科创资源,推进北京成果来津转化,赋能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建设?

  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北京拥有全国最发达的科教资源,我们天津有深厚的制造业底蕴,特别是我们的先进制造业比较发达,推动北京的创新资源和天津的产业资源有效对接,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

  围绕承接北京成果在津转化,市科技局将深化创新协同“四项合作”,构建“一体化”创新生态。市科技局将深化基础研究合作,聚焦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重点领域,探索新型项目组织和支持模式,实施基础研究合作专项,强化技术攻关;深化院市合作,组织实施院市合作项目,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充分利用中国科学院丰富的科技资源,与我市企业开展重点项目攻关;深化科技资源共享,构建互联互通的京津冀技术转移、大型科学仪器设备、创新券服务机构共享等开放服务体系,支持鼓励科技资源跨区域流动;深化交流合作,联合举办京津冀创投峰会、青年科学家论坛、科技成果直通车等系列品牌活动,通过一系列的交流,构建一体化的协同创新生态。

  同时,打通成果来津“五大通道”,构建成果共享“一张网”。市科技局强化京津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理念,用好京津协同大通道;发挥清华电子院、中科天津先进院等在津平台重点通道作用,充分借助“桥头堡”的渠道直通和资源聚集优势。实施激励政策,打通市场通道,从未来发展来看,市场通道地位越来越重要,激发技术转移、专业投资、校友会等市场化机构搜集、筛选成果资源活力。打通直连通道,组建专业团队直连北京高校院所,直接对接、联系跟踪高价值科研成果。联合北京、河北建立成果共享网上通道,构建集成果供给、技术需求、市场服务一体化配置的成果转化网。

  市科技局打造成果承接“三类平台”,构建成果加速产业化生态。打造中试验证平台,按照“引入—融入—试点—推广”的思路,全面提升天津市中试验证平台的服务水平。打造专业化孵化平台,高标准建设天开园,引育、提升清华电子院、渤化双创基地等国家级和市级孵化平台能力,构建“类中关村”生态,积极承接北京初创期成果。打造有主题、有灵魂的产业园区。加快天开园两翼承载区、“一园一城”建设,推动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宝坻京津中关村科技城建设,提升产业园区的服务能力,确保可产业化的重大成果接得住、接得准、发展好。

  开展成果转化“五层对接”,确保北京成果高效落地。在专项对接方面,对可产业化重大项目成果,实行市、区、园三级包联、动态跟踪,实现能落尽落。在自主对接方面,绘制天津市承接平台图谱,方便北京科研成果团队来津转化“按图索骥”。在产业链对接方面,定期汇总天津市重点企业的技术攻关需求,通过研发众包等模式对接北京的创新资源,推动北京的创新链与天津的产业链有效对接。在市场化对接方面,推动天津市“1+4”技术转移体系融入北京体系,线上共享资源、线下定向对接,以市场化机制促进成果转化。活动对接,借助中关村论坛、世界智能大会、科博会、“科技成果俏津门”等活动,促进京津技术、人才、项目等优势资源与需求广泛对接。

  交通领域:全力实现“四个突破”

  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交通领域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的相关情况。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交通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率先突破的三个重点领域之一。9年来,京津冀已基本形成多节点、网格状、全覆盖的综合交通网络。

  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建设深入推进。天津颁布实施《天津市推进北方国际航运枢纽建设条例》,建成全球首个“智慧零碳”码头,在全国率先批准建设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天津港集装箱航线达到140条,2022年集装箱吞吐量突破2100万标箱,全国排名第六、全球第八;海铁联运突破120万标准箱,位居全国前三,实现历史性跨越;中欧班列年运量突破9万标箱;新华·波罗的海国际航运中心排名三年跃升10个位次。

  天津机场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建设加快推进。2014至2019年,年均旅客吞吐量增速达到15%,2019年达到2381万人次。圆满完成疫情期间北京首都机场分流航班承接、转运任务。当前正在加快恢复客货运输。

  “轨道上的京津冀”初具规模。在京津、京沪、津保、津秦等高铁城际基础上,2022年年底新开通京滨城际北段、京唐高铁,高铁城际里程达到410公里,铁路总里程1468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一。初步实现京津雄0.5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1—1.5小时通达。

  区域公路网基本建成。津石、塘承高速等全线贯通,建成津围北二线等省际接口路,与京冀高速公路、普通国省道接口分别达到16个、31个,高速公路网密度居全国第二。

  下一步,市交通运输委将按照市委市政府部署要求,深入落实“行动方案”,全力以赴实现“四个突破”。

  在加快建设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上实现新突破。强化能级提升,实施天津港 30 万吨级主航道、大港港区 10 万吨级航道提升工程等。强化智慧引领,实施天津港港口自动驾驶示范区(二期)项目,建设港口智能管控平台等。强化绿色引领,试点建设零碳码头、低碳港区,打造“公转铁”和海铁联运样板。强化枢纽引领,拓展近远洋航线,织密内陆服务网络,深化津冀港口合作,建设世界级港口群。强化要素聚集,推动港产城融合发展,支持海洋装备、化工新材料等适港产业发展,打造邮轮产业聚集区。2027年天津港集装箱吞吐量力争达到2700万标准箱,国际航运中心发展指数排名进入全球前18位。

  在打造区域航空枢纽和国际航空物流中心上实现新突破。积极争取民航局支持,完善空域资源配置,做强日韩、东南亚航线,拓展“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航线,发展旅游包机、商务快线等,新开加密全货机航线航班,支持基地航空公司发展,加快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

  在打造“轨道上的京津冀”上实现新突破。今年建成津兴城际,实现4条高铁通北京。2024年建成我市第一条市域(郊)铁路——津静线,2027年建成京滨城际南段、津潍铁路,高效联通京津冀与长三角。2027 年高铁城际运营里程达到 510公里。

  在建设便捷高效公路网上实现新突破。实施京津塘高速公路、津沧高速公路改扩建工程,新建滨唐高速公路天津段。建设团大、津歧、九园等省际、市域公路。实施一批农村资源路、产业路、旅游路建设项目。

  有记者提问:“能否详细介绍天津这些年在铁路方面取得的成绩,还有今年要建成的津兴城际会给大家出行带来哪些变化,以及未来还有哪些值得期待的地方?”

  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表示,经过9年的合力同心,如今“轨道上的京津冀”呈现了一幅无比生动的画面,初步形成津秦客专、津保铁路为横向,京沪高铁、京津城际铁路为纵向的“十字”形高铁网布局,天津站、天津西站、天津南站、滨海西站等“三主多辅”客运枢纽布局,实现了京津之间半小时通达,京津冀主要城市之间1至2小时通达。天津铁路总里程达1468公里,路网密度全国第一,其中高速(城际)铁路达410公里。

  “去年底新开通两条铁路,分别是从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出发到达唐山的京唐铁路,到达北辰的京滨铁路北段,这是继京津城际、京沪高铁之后,京津间第3条高铁通道。”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说,这两条铁路的通车让宝坻、北辰等区的群众真切感受到了“轨道上的京津冀”的加速度,也让京津通勤的群众有了更多选择。北京通州城市副中心、宝坻、唐山、北辰这样充满活力的区域,通过轨道的互通互联,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今年我们要全力推进津兴铁路建成通车,形成京津间第4条高铁通道。届时,我市、雄安新区、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将形成半小时交通圈,大兴机场出站旅客可以通过津兴城际最快35分钟到达天津西站,天津市民也可以经大兴机场、最快60多分钟到达北京西站,实现两地三个机场和多个高铁节点连点成网,为沿线地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市交通运输委相关负责人说,“我们还要加快建设京滨南段和津潍高铁,津潍高铁也就是京沪高铁第二通道。这两条铁路在去年11月6日同时开工,这在我市尚属首次,将通过交通与产业的融合助力沿线经济发展,天津在全国高铁网中的枢纽地位将进一步提升,这两条铁路计划2027年建成,届时我市高铁城际里程将达到510公里。”

  文旅领域:“串珠成链”推动协同发展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围绕落实市委、市政府部署的京津冀协同发展走深走实行动,市文旅局持续深化“近代中国看天津”主题定位,打好海河牌、用好洋楼景、念好山海经、做好融合事,积极推动“串珠成链”,着力深化京津冀文旅协同,加快形成“协同管理、优势互补、形象共树、客源共享”的良好格局,全力打造国内文化旅游目的地城市。

  实施特色场景打造工程。围绕洋楼资源,深入挖掘以五大道、意式风情区为代表的洋楼资源,精心打造中西合璧、古今交融的城市漫步系列文旅产品,打造一批主题消费旅游目的地。围绕海河资源,推动海河文化旅游带拓展提升改造工程项目,拓展游船航线、打造节点码头、整合两岸文旅资源,精心打造海河系列文旅产品。围绕海洋资源,充分利用海洋博物馆、滨海航母主题公园、邮轮母港、东疆沙滩、中心渔港等载体资源,精心打造识海、赶海、出海、亲海的海系列文旅产品。

  实施“串珠成链”聚集工程。突出古今交融,深入挖掘运河、长城、红色资源等旅游资源间的内在联系,实现点线面结合,打造京津冀游客打卡地,推出一批度假游、多日游文旅线路。突出四季轮转,以“欢乐四季游 天津常走走”为主题,开展“春风十里,我在天津等你”“夏日倾心,独爱天津”“天长地久,津秋常走走”“冬日暖阳,津味绵长”的四季轮转交替、精彩纷呈的特色活动。突出美食夜游,以创建国家文化旅游消费试点城市、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旅游休闲街区和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等为依托,丰富夜间经济业态,延伸夜间消费链条。

  实施“引客入津”拓源工程。开展联强助津,对接行业头部企业,打造“I·游天津”旅游品牌,以京冀媒体采风行、达人采风、发布会、漫游直播、话题征集、优惠活动等形式,加大引流引资力度。开展形象推介,加大主要客源地广告投放,在北京、河北等地举办天津旅游推介会和消费嘉年华路演推介等活动,实现三地游客互送。开展百团领航,发挥旅行社线下品牌门店作用,组织京冀游客专享团来津。大力扶持本地旅行社,推广天津“过夜游”“周末游”团队旅游产品,打响“周末游天津”旅游品牌。

  实施质量提升工程。提升智慧化水平。引导景区开发基于5G、虚拟现实、ChatGPT等技术的数字化体验产品,优化电子地图、线路推荐、语音导览等智慧化服务。提升专业化水平。围绕市场需求,加强旅游服务接待礼仪等专业培训,举办全市导游大赛,打造一支有情怀、有温度、有力量的金牌导游队伍,讲好天津故事。提升配套完善水平,推动旅游配套设施智慧赋能、迭代升级、功能齐全、适度超前,既方便吃住行,还适宜游购娱,全方位提高游客舒适度、体验感和获得感。

  实施支撑体系完善工程。构建制度协同体系。按照“协调机制一体化、市场营销一体化、管理服务一体化、规划布局一体化”为总体思路,尽快制定京津冀文旅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打造协同创新共同体。完善公共服务体系。三地文旅部门将共同制定公共文化服务相关规范,互相输送公共教育、数字产品,实现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发展。健全信用监管体系,持续推动落实京津冀文化和旅游市场信用监管一体化工作,共同制定《京津冀地区信用+旅游协同共建合作协议》,开展京津冀文旅信用+经济新型消费试点,推动信用+应用场景落地。

  有记者提问,“行动方案”中提出了“推动京津冀旅游互为资源、互为市场,实现旅游资源、市场客源一体化”。市文旅局如何推动,有哪些具体举措?

  市文化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说:“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市文化和旅游局持续推进京津冀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推动京津冀旅游互为资源、互为市场。”

  大力构建宣传推介体系。近期,市文旅局在北京和河北雄安新区举办了推介会。4月9日还将在河北省石家庄等地举办天津旅游推介会,签署游客互送协议,并加强旅游资源线上线下宣传推广,促进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走深走实,促进京津冀旅游产业繁荣和发展。

  大力构建联合营销体系。借助头部平台企业建设“京津冀一体化”智慧化服务平台——京津冀目的地文旅品牌馆,提供一站式目的地精品项目展示和交易平台,并整合天津本地景区、住宿、餐饮、文娱等商户,举办覆盖全年的“美好在一起”文旅IP主题促消费活动,促进文商旅共振,持续推进文旅促消费活动。

  大力构建精品线路体系。整合京津冀旅游资源,围绕“山、水、路、史”,聚焦文化博览、名人故居、亲水休闲、山野名胜、津夜荟萃、红色记忆、津城工业、网红打卡、冬趣风情等,推出20条精品文旅线路,推动三地资源共享、市场互动。

  大力构建信用监管体系。建设支撑信用监管数据动态监测、调用分析和区域共享的京津冀信用+文旅监管综合服务平台,建立统一的信用数据架构和接口标准,实现跨区域文化和旅游行业信用信息的查询和共享,充分发挥信用在文旅领域中的支撑作用。

  同时,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在文旅部的大力支持下,中国旅游产业博览会永久落户天津。突出“旅游+文化+科技”元素,瞄准规模化、突出数字化、探索专业化,将旅博会打造成全球旅游装备顶级展会,成为国家会展中心(天津)的“金字招牌”。旅博会上,将专门开设京津冀协同发展主题展区,突出对京冀企业的展示和介绍,成为京津冀文旅产业链的汇聚平台,实现文旅全产业链聚集。

(来源:津云)

相关标签:

上一篇:天津发展智能文创产业,一图看懂优势是啥、怎么做

下一篇:干货!12条措施精准助力重庆文化旅游业恢复发展

免责声明:该内容为平台自行用户上传,非本平台原创内容,仅供参考与分享所用,相关知识产权归属于品牌方或发布人所有。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权利人发现被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投诉反馈
一站式创意服务平台
超过20万企业使用
快速实现品牌创建和升级
国家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
全国服务热线:
400-688-1314
免费获得品牌专家一对一咨询服务

我要做设计(如公司logo、产品包装、宣传物料、吉祥物、电商网页)

我要做策划(如品牌定位、命名和广告语策划、产品策划等)

我要做空间或展厅设计

我有其他需求

免费咨询
您是否有类似设计需求
简单输入,免费获得品牌顾问专属服务

我需要

立即提交
城市文旅相关服务
LOGO设计
为您提供专属LOGO设计方案,并提供商标注册服务,为您的品牌保驾护航

近7日1305次购买

了解详情
包装盒设计
为您的商品设计耀眼吸睛的包装盒,提升品牌形象,助力产品销售

近7日921次购买

了解详情
展厅设计
展厅策划、设计、施工、运维一体化服务,量身定制设计方案

近7日72次购买

了解详情
LOGO设计
为您提供专属LOGO设计方案,并提供商标注册服务,为您的品牌保驾护航

近7日939次购买

了解详情

城市文旅相关案例

城市文旅常见问题

什么是虚拟数字展厅? 虚拟数字展厅的建设能够让人们体验虚拟世界的美妙,主要是利用计算机技术生成了一个逼真的虚拟环境,用户能够通过各种交互设备来与虚拟环境互动,从而产生一种强烈的3D视觉效果,让观众会有一种前所未有的体验。 虚拟数字展厅的发展历程 虚拟数字展厅近年来逐渐成型,而且在我们的生活中更是应用广泛,大到2008年的奥运会、2010年的世博会,小到日常展览活动中,虚拟现实技术是日渐成熟。 虚拟数字展厅的优势 1、保护文物:对于一些不能够实体展现的艺术品或是文物,虚拟出其真实影像,既让观众过了眼瘾,也起到了保护文物的作用。 2、信息储存量大:对于一个展厅来说,信息量必然是很大的,而光靠纸质或是影片是比较难以详解的,所以将所有的信息内容储存到系统中,然后再利用计算机技术反馈出来,这样就能够让观众们更加详细的了解了。 3、互动性:在参观展厅的同时,人们能够与之互动,不再是一成不变的展览形式,在互动的过程中会有更深刻的了解。 4、适用范围广:能够广泛适用于各个场所,都能够达到人们的要求。 5、吸引人气:个性化人性化的展示形式,能够吸引更多的人流量,给展厅带来更好的人气。 虚拟数字展厅的特点 1、综合了计算机、信息技术、美术学和文物学。 2、融入多种元素,娱乐、互联网、视觉设计等。 3、信息化技术,知识与艺术融为一体,传递知识。 目前虚拟数字展厅是越来越得到人们的认可和应用,当一个传统展厅碰上了数字化技术,就能够演变出各式各样的新颖展示形式,让参观者能够耳目一新,印象深刻。 虚拟数字展厅相关问答 问:数字展厅有哪些多媒体设备? 互动投影体验类、沙盘展示类、大型屏幕显示类、模拟仿真驾驶类、立体影院类、4D影院 问:数字展厅的价格是多少? 数字展厅的价格区间是很大的,在50-2000万之间都有可能,主要还是要看展厅的类型,面积,运用的互动多媒体设备多少及档次及3D片源等。
70892022-11-04
什么是规划馆数字展厅? 什么是规划馆数字展厅? 规划馆数字展厅是为了诠释和展示城市规划成果的平台,能够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现城市的建设和发展,将城市的现状和未来规划都很好的展示出来,让人们能够非常清楚的知道这个城市的全部。不同于传统的展示形式,数字展厅具有互动性这一大特点,而城市规划馆在互动性的优势下能够让人们参与其中,因为现在强制式和封闭式的展示模式已经不适合人们的需求,从本质而言,城市规划展厅建设的目的就是为了公共性和开放性。一个开放式的城市规划展厅能够开放式的展现一个城市的优势,这也能够让投资者对一座城市的优势有一个明白的了解,便于对接洽谈,引资招商。 规划馆数字展厅中的多媒体设备 1、数字沙盘 数字沙盘以独特的形式将一座城市的各个区域都全面生动的展示在大众面前,同时还能够展示城市未来蓝图,让大众能够清晰看到城市的发展规划。 2、虚拟驾驶 虚拟驾驶作为一种互动类展项,在展厅中非常受欢迎,能够让人们在驾驶的过程中体会到城市的一切,置身于城市中,从而让人们更加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 3、三维动画 三维动画将城市所有画面能够立体的展现在大众面前,更好的展示一座城市的魅力,创新的展示方式让大众耳目一新。 4、触摸查询一体机 人们可以通过触摸查询一体机来自主查询关于城市的信息,更加方便了人们对于城市的了解。 5、弧幕影院 弧幕影院具有良好的沉浸式体验,让人们能够在观影过程中就能够切身体会到城市的发展变化。 规划馆数字展厅的作用 规划馆数字展厅对于一座城市来说相当于一张名片,能够让外来游客了解这座城市,也能让本地人更加的了解自己所处的城市,以主人翁的形式来参与到城市的规划中,同时还具有招商引资的作用,给投资者提供一个很好的洽谈合作的平台。
68762022-11-04

城市文旅相关资讯

立即获取报价
需求服务:
可选类型: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立即获取报价
*需求服务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需求更改
可选类型:
确认修改
取消
联系我们
400-688-1314
免责声明:本网站系信息发布平台,本网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如权利人发现被侵权,请及时与本站联系处理。投诉反馈 2013~2023 艺点创意服务商城 津ICP备17001800号-2   津公网安备12011102001606 网站地图
电话咨询
- 全国服务热线 -
400-688-1314
在线客服
需求发布
TOP
填写您的需求
*需求服务:
需求描述:
* 您的信息:
立即咨询
取消

电脑版请使用CTRL+D收藏到浏览器

提交成功
品牌顾问将在3分钟内与您联系,请注意接听!
继续预览
投诉意见反馈
修改信息纠错
申请信息删除
投诉意见反馈
我要投稿
(网站系统对所填写内容采用加密传输,保障用户信息安全)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