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旅行社才是正规的?”“珠宝文玩天天低价促销正常吗?”……6月18日,2022年宁波市“旅游大讲堂”暨文化市场打击养老诈骗普法宣教活动走进鄞州区潘火街道。
该活动由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联合鄞州区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化执法队)、鄞州区潘火街道共同举办,旨在进一步提高社区居民合理消费、理性维权意识和涉老旅游识骗防骗能力。
“课堂上,我们主要将‘银发一族’、旅游爱好者在旅游过程中容易‘掉坑”的环节和一些打着旅游幌子实施非法行为的骗局案例,通过视频、漫画等生动方式展现给大家。”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副书记、副队长何萍表示,希望通过宣教活动让更多居民学会甄别旅游真伪、预防养老诈骗、自觉抵制违法、劣质的旅游产品,并成为宁波旅游的义务普法员。
据悉,宁波市文化市场行政执法队每年都会举办“旅游大讲堂”活动,下一步,还将进一步引导市民提升知法、懂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切实推进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工作在“服务企业、服务群众、服务基层”领域的纵深发展。
知识多一点——
文化旅游涉老骗局有哪些?
(一)老年旅游骗局
1、“会员福利”骗局
不法分子假借旅游公司的名义,针对老年人推出“会员制”服务,以免费旅游、福利旅游等噱头引诱老年人入会,并谎称入会投资还有高额收益回报。这些商家表面上是旅游公司,实质上却是吸储老年人的资金以达到非法集资目的的违法企业,存在极大的“卷款跑路”风险。
防骗策略:老年人要有风险意识,对于明显高于正常理财年化收益的投资行为一定要谨慎;对于商家提供的会员免费旅游等福利,也要明白“天下没有免费午餐”的道理,多一份防范心理。老人的子女也应当多关心老人。
2.“低价旅游”骗局
一些旅行社和非法机构针对老年人爱旅游又比较节俭的特点,向老年人赠送油米肉蛋、洗涤用品等实用品,用来吸引老年人参加不合理低价甚至免费旅游。到了目的地之后,他们却带着游客不停地进购物店或保健品商店“听课”,推销质价不符的商品。
防骗策略:老年人跟团出游,千万不要被这种小恩小惠以及所谓的“免费旅游”所诱惑。想要获得好的旅游体验,一定要到正规旅行社比照正价旅游产品,自觉拒绝“零团费”、低价团,做到理性消费、快乐旅行。
3.“熟人组团”骗局
现在的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很普遍,一些非法机构或个人就利用老年人怕麻烦、图省事、相信熟人的心理,在朋友圈里做起旅游生意。他们凭着老熟人、老客户、老同学、老邻居的关系组建微信群,主动为“圈友”“群友”们提供组团服务。
防骗策略:通过朋友圈参团的老年人,基于对组团“熟人”的信任,往往缺乏签订旅游合同的意识,也忽视了索要发票凭证,甚至连哪家旅行社都不知道。所以,一旦出现旅游质量问题,他们很难有效维权。老年人跟团旅游,应当直接与有资质的旅行社签订书面旅游合同,支付旅游费用,详细了解行程安排,保留凭证与单据,不要盲目相信“熟人”推荐的信息,不要在未作深入了解的情况下随意委托他人代为决定、签署旅游合同甚至跟随出行。旅行体验与安全保障才是最重要的。
(二)艺术品骗局
1.收藏品投资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非正规渠道获取老年人的个人信息和通讯方式,虚构身份,自称是博物馆工作人员,推销珠宝文玩,并谎称是难得一见、具有很高投资价值的“收藏品”,目前正在打折促销,非常划算。不法分子通过打“亲情牌”“免费牌”等手段获取老年人信任,使老年人花重金买了假冒“国宝”。
防骗策略:不法分子利用老年人对艺术品的不了解,编造一些高大上的名头,并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老年人要增强理性投资和风险防范意识,特别是对以“收藏品投资”“字画投资”等为噱头的宣传,要提高警惕,不要轻信所谓有收藏价值、增值价值的纪念品,这些很可能是非法集资骗局。
2.艺术品投资骗局
不法分子通过在互联网上浏览筛选有投资艺术品需求的老年群体,以“艺术品投资”为幌子实施诈骗。不法分子不仅伪造身份证件、艺术品鉴定资质等信息,还以“高收益、高回报”的前期返利为诱饵骗取老年人的信任。
防骗策略:老年人参与艺术品投资时,不要轻易相信陌生人的电话、网络、电视推销,不要贪图意外之财而轻易汇款、转账。要主动学习投资理财知识,如需艺术品投资,建议寻求律师帮助,并积极与子女沟通,重视他们的意见。
来源:甬上
下一篇:东营城市吉祥物你爱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