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为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河西区将围绕经济发展、创新改革、产城融合、生态宜居、提高生活品质、提升基层治理效能等方面持续发力,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长4%,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增长。
河西区将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机遇,积极做好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工作,加强与中央企业、大院大所对接合作,聚焦北京产业、企业、人才等外溢资源,用好各类平台、政策、机制,吸引北京外迁企业总部、科研和金融机构等落户。引进京冀企业100家以上。
同时,聚焦“双中心”城市建设,河西区做强“活力河西”消费品牌。创新办好“活力河西·都市消费嘉年华”主题活动,擦亮“哪吒体育嘉年华”品牌,推进商旅文体深度融合,激发消费新动能。
河西区将深度融入天津市12条重点产业链,动态更新完善重点产业图谱。完善专业化、市场化招商模式,开展中介招商、平台招商、园区招商。全面评估招商项目经济效益、行业地位、带动能力,用好“1+12”产业扶持政策,引进更多规模大、产出高的优质企业和项目落户。
强化创新主体梯度培育,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260家、200家以上,雏鹰、瞪羚和领军企业总数达到100家以上。
河西区将加强银政企撮合对接,组织“产融直通车”活动20场以上。落实上市企业三年倍增计划,建立企业上市服务基地,推动2家企业在天津OTC河西预备板挂牌。新设立各类市场主体1万家以上。
在产城融合一体发展方面,河西区大力推进友谊路金融街、中央商务区小白楼片区、陈塘科技商务区、新八大里数字经济主题园区发展。围绕打造天津市数字经济产业“新地标”,扩大园区数字经济产业规模,聚焦智能科技、工业互联网、数字医疗、数字教育、数字商贸、数字娱乐等细分赛道,大力引进专精特新企业和龙头企业区域总部,加快聚集专业孵化加速机构。
推进绿色低碳发展,河西区将强化河湖长制管理,新建16个水质自动监测微站,对爱国里、港云里等92个小区实施雨污分流改造。加强土壤污染治理,修复3个污染地块。推进固体废物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无废城市”。落实落细林长制,加强城市树木保护管理。建设绿道公园三期,新增、提升绿化面积7.9万平方米。推动中央绿轴南段建成开放。新建10个“口袋公园”。
为优化城区载体功能,河西区将推动梅江道、春海路等6条道路和尖山路桥建成通车。服务地铁7、8、11号线加快建设。实施友谊南路、梅江南片区海绵城市建设。推动红旗新里、天津设计之都核心区柳林街区、先达片区城市更新项目加快建设。完成红升里、佛山里等18个小区、57万平方米老旧小区改造和新城大厦、中豪国际大厦(G座)二次供水改造。改造16公里供热管网和17公里燃气管网。在既有住宅加装15部电梯。推动爱米斯地块、佟楼地块保障性租赁住房和微山路东侧定向安置经济适用房加快建设,确保龙瀚三、四期保障房项目竣工交付。
2023年,河西区将强化基础教育学位保障,新建义务教育学校和幼儿园共3所、新增学位3480个。聚焦“学前教育普惠提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多样特色”持续发力,高水平迎接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国家级评估,积极创建国家基础教育综合改革先行示范区。健全家庭学校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为打造最优养老城区,河西区将选址改建桃园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健全完善区、街、社区三级居家养老闭环式服务体系。优化居家养老服务管理平台,推广智能化产品场景应用。完善医疗、康养、家庭养老床位“三床联动”工作机制,推进医养护一体化病房建设,扩大家庭病床服务覆盖面。加强老年人健康管理,深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继续为全区60岁以上户籍老年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努力办好国办河西区养老院。推进适老化改造提升。大力发展普惠型养老服务,推动老龄事业与产业、基本公共服务与多样化服务协调发展,让老年人生活更幸福、更安康。
此外,河西区将推动建设西岸非遗体验馆、西岸海河文化广场,创新开展西岸读书节、艺术节、非遗大联展等品牌特色活动,持续扩大西岸文化品牌影响力。开展文化惠民活动1000场以上。
2023年,河西区将加快打造“创新河西、活力河西、文明河西、韧性河西、幸福河西”五大城市品牌,向着建设首善之区、打造品质城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都市核心区的目标扎实迈进。
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下一篇:西安陇海线铁路主题公园开园啦!